中华宰相村即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这是一个历史上人口从没有超过千数来人的小山村,村里有个裴氏家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人才辈出的一大世家。先后出过59位宰相。在唐朝的289年当中,平均每隔17年就从这里走出一位宰相。创造了中华文明的一大奇观。
从秦汉至明初,这个家族先后培养出59位宰相,七品以上的官员多达3000余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裴家祖上选迁的这个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是个风水宝地。公元126年,裴家的第25代裴晔,为了寻找一个适合家族居住的地方,跑遍了整个河东,而裴柏村成了他的最终选择。天下之大,为何偏偏选中此处?裴柏村地处群岭环绕的一个小岭凹内,紧靠涑水河,三面环山,坐北朝南,群岭巍峨,松柏苍郁。村子被九岭围绕,每一道土岭最高处都有一棵挺拔的翠柏,合在一起有个好听的名字“九凤朝阳”。

这种地势地貌就是古代堪舆家眼中的“****”,最适宜家族繁衍人丁、哺养英才。于是裴晔举家迁移至此,并把裴姓和当地的柏树各取第一字组成村名,故得之以“裴柏”。自此以后,闻喜县裴柏村就作为裴氏祖地而被裴氏后代列入家谱和被历代史家用入正史。也就是从裴晔定居裴柏村开始,裴氏家族才掀开了灿烂辉煌的家族史页,公侯将相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裴柏村之行]
我是在2014年6月在万荣县驱车至临汾市时,顺路考察了宰相村。我们找到了本村的一位裴家后人作导游,因为他参加过裴家的考古工作,所以从他身上我们了解到不少资料。如当时我质疑现在的村址不是古代的村址,就得到了他的证实,并给我们说出了唐宋时原址,明清时原址的大概范围。
在未去宰相村之前,就有这样的疑问:一个小村子能出59位宰相,如果按北方的习惯,一般祖坟都是埋在村附近的山脉上,而这么小的范围内,一般真*少者一个,多者几个,一个家族得一二*,能出几个宰相就不错了,怎么会出几十个宰相呢?从这位从事过考古的裴家后人交谈中,终于得到释疑,原来裴柏村的裴氏在古代就是风水世家,当初选村址时就是裴家的第25代裴晔跑遍了整个河东,才找到这里的,后来裴家成为山西的几大家族之一,受封范围60里,而裴家安葬先人,可以任意在这60里范围内的山脉上选择,并不拘束于某一山上,活动空间较大。这里本是太行山的一条分脉,龙气大旺,60里内精华处处。而裴家历代传承着精湛的风水术,习此术者为本家族选地某福,把这60里内的龙*一个个发掘出来使用,造就了裴氏家族将相辈出的奇迹。
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国风水学的鼻祖、《葬经》的著作者“郭璞”(郭景纯)是闻喜人,他就是裴家的女婿,所以裴家后人说郭璞的风水术就得益于裴家的点拨。
另外,裴柏村对面的村子阜底村,是南宋名相赵鼎故里。赵鼎因推荐岳飞,反对投降,主张抗金,最后绝食而亡,是一位大忠臣,所以裴柏村所出的59位宰相,再加上对面村子的一位,这小小一片地方就出了60位宰相了,可知这一带龙脉之贵。
( 看不清楚的,点击帖子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1,卫星大局图.
图1,裴柏村是太行山的一条分脉,自干龙分出,潜入平垣中,再复起山脉,至裴柏村东北面大过峡,然后开帐结回龙之局。
2,卫星古今居址示意图.
图2,村西开帐中心出脉,龙虎大环大抱,古宗祠是挨着中心脉而建的,村子亦在中心脉一带居住。明清代村子向外移,现代则更移往外边公路边居住。
3,裴柏村卫星平面图.
图3,近年一条高速公路横穿村后,刚好将唐代之前的旧址隔开,山里已经无人居住。
4,裴柏村卫星仰角图.
5,远看裴柏村龙势全景图.
图5,在一字文星上远看村后龙势,可惜当时有薄薄雾霾,只能雾里看花了。
6,村后出脉示意
图6,村后来龙主星是挂角出脉。
7,远观大势.
8,看村后出脉.
9,拉镜头看出脉主星.
图9,朦胧看不清,希望下次再来时天清气爽,再补佳图。
10,古宗祠复原图
图10,从古代复原图中看可知原来的宗祠是建在中脉的。
11,写有宰相村的围墙.
12,宰相村简介
13,于青龙山上侧看村址.
14,于青龙山上侧看村后来龙.
15,于青龙山上拉镜头看村后来龙.
16,于右帐侧看中出脉.
17,于中出脉处看.
18,在村后高速公路上抓拍的村子明堂图.
考察裴柏村后,我综合了一下信息作几点分析:
1,行龙贪狼,左辅,车马仓库随行,回龙开帐,大贵之格。村西中心出脉,龙虎大环大抱,堂前有一字文星案,符合藏风聚气之局。
2,古人选址有居高不居低的习惯,晋代至唐宋代裴氏基本是紧靠中脉地带居住,承受吉脉,所以大出人才。明清代时村址有所移向下,开始逊色,至现代村址都靠向外边的公路发展,龙虎环抱已经力薄,村里虽然考上大学的听说也有十几人,但**上已经不复风光。
3,原来的宗祠是挨着中心出脉,承受贵气,但内堂水不是很收,人对财的观念较随意点,所以在历代3000多名官员中,居然没有出过什么特别的**污吏。
4,因为裴氏已经把周围的真龙*用得差不多了,所发年代已经久远,而古墓亦大多受挖掘和破坏,加上村子西边下脉处建了高速公路,把古村址和现代村址分割成两边,则阴阳二址都有所破坏,所以现代要再出**是很难了。
这次考察因为是顺路经过,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只是观察了一下村子,没有去寻找裴家历代古墓,计划下次有机会到山西时再抽时间详细探访。
从秦汉至明初,这个家族先后培养出59位宰相,七品以上的官员多达3000余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裴家祖上选迁的这个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是个风水宝地。公元126年,裴家的第25代裴晔,为了寻找一个适合家族居住的地方,跑遍了整个河东,而裴柏村成了他的最终选择。天下之大,为何偏偏选中此处?裴柏村地处群岭环绕的一个小岭凹内,紧靠涑水河,三面环山,坐北朝南,群岭巍峨,松柏苍郁。村子被九岭围绕,每一道土岭最高处都有一棵挺拔的翠柏,合在一起有个好听的名字“九凤朝阳”。

这种地势地貌就是古代堪舆家眼中的“****”,最适宜家族繁衍人丁、哺养英才。于是裴晔举家迁移至此,并把裴姓和当地的柏树各取第一字组成村名,故得之以“裴柏”。自此以后,闻喜县裴柏村就作为裴氏祖地而被裴氏后代列入家谱和被历代史家用入正史。也就是从裴晔定居裴柏村开始,裴氏家族才掀开了灿烂辉煌的家族史页,公侯将相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裴柏村之行]
我是在2014年6月在万荣县驱车至临汾市时,顺路考察了宰相村。我们找到了本村的一位裴家后人作导游,因为他参加过裴家的考古工作,所以从他身上我们了解到不少资料。如当时我质疑现在的村址不是古代的村址,就得到了他的证实,并给我们说出了唐宋时原址,明清时原址的大概范围。
在未去宰相村之前,就有这样的疑问:一个小村子能出59位宰相,如果按北方的习惯,一般祖坟都是埋在村附近的山脉上,而这么小的范围内,一般真*少者一个,多者几个,一个家族得一二*,能出几个宰相就不错了,怎么会出几十个宰相呢?从这位从事过考古的裴家后人交谈中,终于得到释疑,原来裴柏村的裴氏在古代就是风水世家,当初选村址时就是裴家的第25代裴晔跑遍了整个河东,才找到这里的,后来裴家成为山西的几大家族之一,受封范围60里,而裴家安葬先人,可以任意在这60里范围内的山脉上选择,并不拘束于某一山上,活动空间较大。这里本是太行山的一条分脉,龙气大旺,60里内精华处处。而裴家历代传承着精湛的风水术,习此术者为本家族选地某福,把这60里内的龙*一个个发掘出来使用,造就了裴氏家族将相辈出的奇迹。
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国风水学的鼻祖、《葬经》的著作者“郭璞”(郭景纯)是闻喜人,他就是裴家的女婿,所以裴家后人说郭璞的风水术就得益于裴家的点拨。
另外,裴柏村对面的村子阜底村,是南宋名相赵鼎故里。赵鼎因推荐岳飞,反对投降,主张抗金,最后绝食而亡,是一位大忠臣,所以裴柏村所出的59位宰相,再加上对面村子的一位,这小小一片地方就出了60位宰相了,可知这一带龙脉之贵。
( 看不清楚的,点击帖子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1,卫星大局图.
图1,裴柏村是太行山的一条分脉,自干龙分出,潜入平垣中,再复起山脉,至裴柏村东北面大过峡,然后开帐结回龙之局。
2,卫星古今居址示意图.
图2,村西开帐中心出脉,龙虎大环大抱,古宗祠是挨着中心脉而建的,村子亦在中心脉一带居住。明清代村子向外移,现代则更移往外边公路边居住。
3,裴柏村卫星平面图.
图3,近年一条高速公路横穿村后,刚好将唐代之前的旧址隔开,山里已经无人居住。
4,裴柏村卫星仰角图.
5,远看裴柏村龙势全景图.
图5,在一字文星上远看村后龙势,可惜当时有薄薄雾霾,只能雾里看花了。
6,村后出脉示意
图6,村后来龙主星是挂角出脉。
7,远观大势.
8,看村后出脉.
9,拉镜头看出脉主星.
图9,朦胧看不清,希望下次再来时天清气爽,再补佳图。
10,古宗祠复原图
图10,从古代复原图中看可知原来的宗祠是建在中脉的。
11,写有宰相村的围墙.
12,宰相村简介
13,于青龙山上侧看村址.
14,于青龙山上侧看村后来龙.
15,于青龙山上拉镜头看村后来龙.
16,于右帐侧看中出脉.
17,于中出脉处看.
18,在村后高速公路上抓拍的村子明堂图.
考察裴柏村后,我综合了一下信息作几点分析:
1,行龙贪狼,左辅,车马仓库随行,回龙开帐,大贵之格。村西中心出脉,龙虎大环大抱,堂前有一字文星案,符合藏风聚气之局。
2,古人选址有居高不居低的习惯,晋代至唐宋代裴氏基本是紧靠中脉地带居住,承受吉脉,所以大出人才。明清代时村址有所移向下,开始逊色,至现代村址都靠向外边的公路发展,龙虎环抱已经力薄,村里虽然考上大学的听说也有十几人,但**上已经不复风光。
3,原来的宗祠是挨着中心出脉,承受贵气,但内堂水不是很收,人对财的观念较随意点,所以在历代3000多名官员中,居然没有出过什么特别的**污吏。
4,因为裴氏已经把周围的真龙*用得差不多了,所发年代已经久远,而古墓亦大多受挖掘和破坏,加上村子西边下脉处建了高速公路,把古村址和现代村址分割成两边,则阴阳二址都有所破坏,所以现代要再出**是很难了。
这次考察因为是顺路经过,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只是观察了一下村子,没有去寻找裴家历代古墓,计划下次有机会到山西时再抽时间详细探访。
扫一扫手机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