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易经怎么算命的这个问题,易经是怎么算命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易经是怎么算命的
易经是一部记录占卜的书,不是用来算命的。俗称的算命只是在基础理论上采用了易经的基础理论,但各自方法流派不同。
你所讲的算命,就是四柱(俗称八字),是根据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按干支记历方法排成8个字,然后纳入六亲,五行,排出大运流年,根据五行的旺减衰加和六亲的相互运用来推算出一个人的一生不同阶段的运势好坏。
算命都是根据什么来算的
算命根据什么来测算,我以前在“今日头条”有回答过,今复答如下:
算命以日主(日干)为主,观察其与四柱八字干支之五行、阴阳、生克等关系,而取配十神(或称十星、六神)。依日干与他柱天干取配之十神,称之天干十神,或称天下通变星、主星。日干与四柱地支取配十神,称之地支十神,或地支通变星、副星。
易经算法及原理
其实算卦,是分开的,算就是计算,卦,就是64卦,也就是说,计算,卦象,得到的结论。
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卦爻都有爻辞,根据爻辞,推算这件事的吉凶祸福,过程所超生的变量。
如,你要去旅游,算得天泽履卦。履卦六个爻都有不同的吉凶,那么,你出行时就要注意了,如果你此时遇到危险,正如遇到了履卦的,第四爻,履虎尾,但最后却是终吉。
你,踩到了老虎尾巴。还能吉祥,说明,你非常小心翼翼。以至于,没被发现。所以才没事。其实易经是一门教人如何在怎样的事情和情况下,怎样应变的学问。因为,就算你事先知道了吉凶了,事情还是会发生,你不可能阻止事情发生,只能应变,将事情化解,将伤害降低。
我想学算命,请问如何入门
算命方法很多。比如周易八卦、六爻,六壬,批八字……。算掛有简有繁,最筒单的是用八卦算命,其次是用六爻,小六壬,算卦,最复杂的是批八字。总体来说,虽说简单,那是相比之下。如若学起来,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也不是三天五天就能学会的,光基础知识就夠你学几天了。要想入门,首先买一本《周易》方面知识的书籍。《周易》是深奥的科学,首先弄清关于五行知识,金、木、水、火、土属性和相互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自的属性和相互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天干与地支相配则形成了八字,更为复杂,这是后话。今天先说八卦,虽说简单,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成八八六十四卦。相互生克作用象宇宙一样,高深莫测,无穷无尽……里面包含的东西包罗万象,神秘难得,非常之多,暗藏天机。并非三言两语所道破,必须勤学苦练,贵在以恒。即使如此,它就是知识的海洋,不,是太空,是宇宙,谁也摸不到底!要学,虽然学不完,但是学就要学明白。否则将半途而废,被人称为“半仙”!
想学易经预测,该从哪里入门
作为一个学习周易预测多年的过来人,可以给你提几点建议。
首先,要明确各门预测术的优点与缺点,明确自己想学哪一门预测术。传统的预测术很多,有八字、六爻、奇门遁甲、大六壬、梅花易数、紫微斗数等等,其中八字是能够全面预测人生运势,六爻比较适合预测具体的事情,奇门遁甲古代用于打仗,现在主要用来做决策,用于商战等等,每门预测术都有其优势与缺点。你必须对他的优缺点有个明确的认识,这样选择一个自己想学的,否则,你会走很多冤枉路,浪费时间、精力,而达不到预期目的,因为学习预测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从理论到实战非常的困难,有很大的挑战。
其次,在你决定学习哪一门后就要选教材,选老师。
关于选教材,六爻可以看《增删卜易》、《卜筮正宗》,这两门是最经典的书籍,学懂了就差不多了。
八字先找现代接地气的书籍学习基础内容,后面自己可以看《三命通会》、《子平真诠》、《穷通宝鉴》、《滴天髓》、《渊海子平》等书籍,不过这些都是古籍,文言文,没一定功底很难看懂。
梅花易数的可以看邵康节的《梅花易数》,现代人的可以看张延生的《周易入门》、《易学应用》,都是比较接地气的教材。后期可以看尚秉和的《周易古筮考》、《高岛易断》等。
奇门遁甲的可以看张志春的《神奇之门》、《开悟之门》,学习奇门的基础知识。后面可以看《御定奇门宝鉴》、《奇门遁甲统宗大全》、《奇门五总龟》等等。
除此之外呢,一定要选一个功底深厚的老师来带,你自己学有时候一个问题十天半个月不一定能搞懂,可能老师的一两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所以有必要找个好的老师,因为他会为你节省很多时间,让你少走冤枉路。
最后,就是去行动了。学习预测术是一个很无聊,很枯燥的过程,必须要耐得住寂寞,禁受的住XX,很多人学到一半学不下去了,多半是这个原因。现实中见到很多人学了两三天就想为别人预测,这种想法很幼稚,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学,尤其是基础知识。如果有老师带更好,没老师带,自己更要努力去学。总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自己肯吃苦,肯努力,一定会学会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扫一扫手机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