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O为何去苏联留学而不是美国?
大家普遍认为OOO是OOO的儿子,OOO**反苏,所以OOO应该到美国而非苏联留学,但这是一个误区,因为OOO曾和苏联有过一段蜜月。OOO年轻时是个**胚子,他至少拥有过四个女人,原配毛福梅、妻子OOO,和未能结婚的姚冶诚、陈洁如,不过四个女人中只有原配毛福梅给他生了一个儿子OOO。
OOO结识OOO时,和毛福梅的婚姻关系仍在存续过程中,但OOO是个西式人物,信奉一夫一妻制,她给OOO开出的条件是,想和自己结婚,必须和原配**。
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OOO果断选择和毛福梅**,和OOO结婚。
但毛福梅并未离开OOO的老家,她仍留在蒋家,一面照顾OOO的母亲,一面抚养OOO的儿子,而OOO的母亲也始终把毛福梅当作自己的儿媳看待。
老人家一点都不糊涂,在她心目中,毛福梅才是自己真正的儿媳。
即便在毛福梅死后,她也是作为蒋家的媳妇进入蒋氏祖庙的,所以我们在肯定OOO对OOO成功的帮助时,绝不能忽略站在他们背后的那个女人——毛福梅。
毛福梅的善良、慈爱和坚强,让OOO健康成长起来,也养成了**的性格。
当OOO长到10岁时,OOO在外面混得风生水起,追随OOO在广州工作,他把OOO带到上海读书,委托在上海经商的陈果夫照顾OOO。
可以说,在OOO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OOO是没有在身边陪伴和照顾儿子的,父子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和关系,这使得OOO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理解自己的父亲。
从1923年开始,OOO先生开始谋求和苏联合作,委派OOO作为考察团团长赴苏联考察。考察期间,苏联短时间内的发展和强大给OOO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中苏开始正式合作时,委派留学生赴苏联留学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所以在1925年的时候,OOO决定把年仅15岁的OOO送往苏联留学,学习先进知识和经验。
OOO到了苏联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并接受****信仰,加入了苏联OOO。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中国尽快强大起来。
一开始,OOO在苏联的留学生活是平静而充实的,但事情很快发生了变化。
1927年,OOO叛变**,发动“四·一二”OOOOO,公开OO反苏。
OOO的这次行动酝酿已久,他不顾儿子OOO尚在苏联的危险,毅然决然发动OOOOO,这招“丢卒保车”充分显示了他“无毒不丈夫”的本性。
OOO的行动让苏**为愤怒,但他们没有对OOO下狠手,只是把他贬到西伯利亚当列兵。
OOO在西伯利亚当了1年左右的列兵,又回到莫斯科继续学习,并于1930年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工厂工作。此后的时间里,OOO经过了苏联的“****洗礼”,他在工厂做过工、到农村耕过地,接受“贫下中农教育”,甚至受到过斯大林的召见。
1933年初,OOO因拒绝释放被关押的苏联情报人员,再度和苏联交恶,OOO再次替老爹“背锅”,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一个金矿做工。
这家金矿实质是一所**营,在此期间,OOO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这些都成为他人生经历的一部分,锻炼了他**坚强的品格,如他母亲毛福梅一样。
1933年10月,OOO到乌拉重型机械厂当了一名技师,在这里他的命运迎来转机。
OOO是一个很实干的人,性格也好,很快就被提任机械厂厂长助理,还结识了一名年轻漂亮的同事、17岁的***姑娘芬娜。
在孤苦伶仃的异国他乡,缺乏亲情的OOO爱上了芬娜,自幼父母双亡的芬娜也爱上了这个坚强**的外国青年,两人就此相恋,并在1935年结婚,当年生下儿子蒋孝文。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形势日益严峻,一天不如一天。
自从1931年OOOOO爆发,日军侵吞中国的野心,如司马昭之心**皆知,但OOO一心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执意“围剿”工农红军,引发国内外一片反对。
OOO对父亲的行为十分愤怒,他于1936年1月在《真理报》上公开发表了一篇给母亲毛福梅的信,严厉谴责OOO“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痛斥他“一次又一次**了中国**的利益,他是中国**的仇敌”,甚至爆出OOO当初脚踢毛福梅,导致母亲流产之事。
若干年后的今天,很多人认为OOO被苏联“**”了,但实际上以OOO的经历,对OOO这个没有尽到父亲职责的父亲有所怨言太正常了,他对OOO的声讨也是一个爱国的热情青年最自然不过的举动,何况OOO背叛**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谁也无法洗白。
1936年12月,OOOO爆发,OOO**答应国共合作,共同**。
在这种背景下,苏联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为了拉拢和支持OOO积极**,为自己减轻远东方面的国防军事压力,他们决定释放OOO回国。从1925年10月留学,到1937年回国,OOO在苏联生活了12个年头。
OOO回国后,OOO做出一个耐人寻味的举动,他让OOO先回到奉化老家,送给OOO四本书——《孟子》、《曾文正公家书》、《总理全集》和《十五年以前之OOO先生》,让他潜心阅读,谓之“补课”和“**筋”。
OOO的这一举动无疑十分可笑。
OOO15岁远赴苏联,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在苏联呆了整整12年,回国时已经27岁。这12年不是象牙塔的12年,不是吃喝享受的12年,而是充满了充满波折的12年、努力奋斗的12年、劳动锻炼的12年,社会这个复杂的大课堂教会了他一切,也让他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岂是读几本宣扬“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书能替代得了!
事实证明,OOO在后人中的口碑比OOO好得多,他敢于革新,敢于追求**法治,也是一个重实干重民生的理想主义者。若不是早年的命运多舛、生活磨难,一个生活在温室里的官二代根本无法接手OOO留下的摊子。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OOO哪年出生?
OOO为何去苏联留学而不是美国?这首先是因为当时苏联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国。当时曾有一种流言,说**要把以往沙俄时代侵占中国的领土全部还给中国——自然这个纯属虚构。但苏联确实在当时令人向往,因为据说斯大林一上台,就推行了大规模工业化运动,苏联一度成为欧洲工业生产值最高的国家,至少在重工业和军事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其次,是因为苏联对当时的OOO方面表现出若干善意。1921年底,**国际代表马林来到中国,在桂林与OOO进行多次长谈。1922年,苏俄驻华特命全权代表越飞更来到中国。他当时脚踏三只船:既跟北京**谈,也跟吴佩孚、OOO谈,
吴佩孚自然是军阀,但他对苏联的态度十分强硬,他坚持蒙古属于中国,一旦中国形势好转,苏俄**必须立即撤走,即****中国——吴佩孚还向报界公开了与越飞的秘密联系,以示“绝不讨好**”的决心。
于是苏联便冷淡了吴佩孚,转向OOO。虽然在他们看来,OOO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也比不上吴佩孚。但越飞与OOO会面之后,却谈妥了一些事,譬如:
“越飞君正式向孙博士宣称:**现**决无亦从无意思与目的,在**古实施****之政策,或使其与中国分立,孙博士因此以为****不必立时由**撤退。”(但即便是OOO,显然也坚持**古是中国领土这一主张,越飞也没有表示疑义)
当时OOO计划发动北伐,他希望苏联派兵佯攻东北以牵制张作霖,而后他就可以乘虚而入,直捣北京。当然孙希望苏联能给点钱,譬如说给200万金卢布。
除此之外,OOO还有另一个方案,就是组织十万**从四川和甘肃进入**,以进攻北京。同样,他也请求苏俄给予**、装备和顾问方面的援助。
(图:OOO和苏联代表在一起)
结果,苏联拒绝了OOO的西北方案,但对北伐表示支持。1923年越飞曾表示苏联愿意分期援助OOO200万卢布,另外还可以给他**、**、炮和装甲车。越飞还表示,孙可以建立一个军校。随后,OOO之父OOO,便率团赴俄考察,而苏联也派鲍罗廷抵达广州——OOO则开始表示:“今日**,非学**不可。”
但就在OOO和越飞的联合宣言中,却有这样的表示:
“孙逸仙博士以为**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并无使此项**制度或苏维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况也。此项见解,越飞君完全同感。”
所以,孙与俄的合作,并不是完全没有条件的。他不会放弃“三**义”为正宗意识形态的坚持,虽然“容共”,但其实并不以之为然。而苏联那边,之所以选择OOO和***,也是一种权宜之计,苏联不可能做OOO的无私援助者。
此时,OOO正在北平吴稚晖所办的“海外补习学校”读书,当时的他正年轻,而且基于父亲OOO的立场,他反对北洋**,参加OOOO也毫不奇怪,所以他曾被北平**局关了两个星期。施放之后他便来到广州找老爹,正好那个时候他爹当校长的黄埔军校正筹划派一批青年人去苏联留学。OOO就去找吴稚晖,请他推荐。吴让他考虑两周,而在两周之后,OOO依旧坚持要去**。
那么,他爹OOO怎么看呢?实际上老蒋早在1919年就萌发过要去**看一看的念头——当年1月1日,OOO在日记中写道:“近年拟学习俄语,预备赴俄考察一番,将来做些事业。”他曾把****看成是“一个新**”,说:“如果有人攻击****,必与之力争;如有人攻击OOO,必竭力为之辩护”。
1923年,OOO作为孙逸仙代表团的团长访问苏联。但是,因为实地考察,他发现了不对头的地方。譬如苏联在蒙古问题上的态度,OOO显然以为苏联最终会将**古还给中国,所以他希望能在蒙古的库伦(今乌兰巴托)建立一个属于***的军事基地。如此一来,他便可以从库伦出发南伐,只要突破河北的张家口一线,就可以杀入北京,结束北洋军阀的统治。
然,苏联一口拒绝了OOO,为什么?因为在苏联看来,**古是自己的地盘,不可能真的还给中国。而如果***在库伦立足,苏联就无法再掌控**古。
所以,只能拒绝。
OOO非常不满,他在日记中说:“什么朋友啊、盟友啊,都靠不住。”显然就是这一点。所以,OOO回国后就向OOO进言,不同意联俄,受到OOO的批评。孙说:你顾虑过头了。如此一来,OOO就只能继续表示对苏联的友好,而此时他的儿子OOO要去苏联留学,无疑他也必须支持。这一点有1925年10月1日OOO日记为证:“我再次提示经国,允许他到苏联进修。”
至于美国,当时不可能成为OOO的留学对象,答案很简单,当时的美国**并不没有对OOO表示支持。OOO不可能去不支持本方的国家留学,所以他只能去苏联。
而在OOO抵达苏联的初期,苏联也确实在表扬他爹,说OOO是不断**的表率。北伐军占领上海的消息传到苏联,据说莫斯科一片兴奋。人们在**国际总部门前聚会,而OOO则站在队伍的最前列。
1927年4月,曾有一场红场**在热烈装备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联人准备了“红色将军”OOO的肖像。
然后,随后就发生了“四一二”OOOOO。OOO不再是红色将军,而是反**。于是尼古拉在中山大学发言:“OOO是我的父亲和**友人,现在却是我的敌人。**叛贼!”
(图:在苏联做工人的OOO,从照片上看简直就是个黑人)
尼古拉,就是OOO的俄文名。随后,苏联报纸《消息报》4月21日发表题为《父与子》的文章,摘录经国给父亲的***,说:“今后我不再认你为父。”后来,《真理报》又刊出OOO写给母亲毛福梅的信,说父亲是“全体**公敌,因此也是他儿子难以和解的敌人”。
(这些内容,据说出自王明之手,王写好之后,让OOO签字。)
扫一扫手机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