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留意了没有,生活中那些特别要强的人,结局如何?
农村出现不少大学生,是因为教育出了问题,不信,看我表哥的例子。我姑姑的儿子,今年45岁了,当年就是天之骄子,是村里唯一的一位大学生,如今却活成了全村人的笑话,年过45,未婚,还住进了脑科医院,这让姑姑情何以堪!
说起我这个表哥,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内敛的人,逢年过节,他会来看望爷爷奶奶,顺便到我们家坐坐。每次一大群人坐在一起,大家东拉西扯,谈天说地聊得十分兴奋。
唯有表哥坐在角落里,歪着头,一言不语。由于都是读书人,我总免不了会问他几句话,有时会问起他当年读书的经历,有时会问他现在的生活。
每次,他总是问一句答一句,目光有点呆滞,口齿不是特别伶俐,说话断断续续的。聊了几句,我觉得无趣,也就跟其他人说话了。
等表哥回去之后,我好奇地跟父亲打听,表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父亲叹了叹口气说,他就是一根筋,脑袋瓜转不过来。
常言说孩子的问题就是家庭的问题,于是我想在表哥的原生家庭里去寻找答案。
姑姑与姑丈一家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姑丈有着一手做菜的好手艺,他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姑姑在家里相夫教子,每天忙着家务。
碰到吉日,村里有人结婚生子或者有什么喜事,姑丈会被村里人请去做菜,姑姑会跟姑丈一起出发,帮他打下手。夫妻俩早出晚归,闲睱时就在家里种菜养鸡,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
姑姑生了两男一女,大表哥生性憨厚,由于家里忙碌,上小学的时候经常需要帮爸妈干活,带弟妹,于是落下了许多功课,学习跟不上,小学毕业之后,两个科目都不及格,初中他也不上了,跟爸妈说:我先出来打工挣钱,供弟弟妹妹读书。
父母见他执意如此,也只好随了大表哥的心愿。十三四岁的大表哥,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走出校门之后,他开始为生计而奔波,在80年代他走街串巷卖过冰棍,还骑着一辆破单车到处收废品。
他用自己的努力及辛勤的汗水换回一元两元,供着弟弟读书。他这个弟弟从小个性文静,长得瘦瘦高高的,一副文弱的样子。
因为上面有哥哥顶着,下面妹妹还小,二表哥在家里成了最空闲的人。因为天性文静,从小那对书本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别人还不懂得读书是什么的时候,他经常手捧着画着图画的小人书,借着微弱的灯光看得津津有味。全家人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好不容易看到二表哥喜欢看手,父母心里乐开了花。
姑姑与姑丈对二表哥抱了很大的希望,希望寒门能出贵子,希望他能出人头地。于是家里的重活,从来都不叫他干,每次他要帮家里干活时,姑姑总说你是读书人,这些还是不干吧!
果真二表哥的成绩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小学时候他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姑姑与姑丈经常被老师请到学校, 让他们给同学讲讲表哥在家的学习经历,姑姑与姑丈经常笑得合不拢嘴,只说孩子喜欢而已。
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二表哥成绩也遥遥领先,顺利地考进了镇里的重点中学,这让同龄孩子的父母羡煞了眼,大家纷纷夸奖姑姑培养得好,同学的父母还拿表哥做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表哥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初中三年,二表哥学习更加勤奋,在班里,他不仅当了班长,还成了学校团委的骨干。经常帮助老师做各种班务,每一个学期,他总能捧回一堆的奖状,有时还能领回几十块钱的奖学金。
三年的初中生活,大表哥在户外风吹雨晒,做着各种小生意,二表哥则坐在教室里,读着一本又一本厚厚的书,刷着各种各样的题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之后,二表哥在中考中稳稳发挥,考上了市里的重点中学,他开始离家住校,他要在那个陌生的学校里度过紧张的高中三年。
在大家以为二表哥求学之路一定十分顺利时,状况开始出现了。因为二表哥从小很少做家务,高中住校的**生活,让他很不适应。再加上在家里,他受家人宠爱惯了,个性有些娇气。
在与同学相处时,同学总觉得他是个心胸狭隘的人,凡事喜欢斤斤计较。到了市的重点中学,二表哥身边都是学霸级的人才,他在班里成绩不再出众。
再加上与同学的关系很一般,他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升,反而有些下降了。远离家里,有苦难诉,每个周末才回家两天,这让他的心里十分难受。
他也很想去改变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可是由于个性偏静内向,总是开不了口,看到别人嘻嘻哈哈一起打球,他只能站在边上孤孤单单地看着。
如此的状态影响了他的学习,高三那年的**,他只考了400多分,离本科线还有一定的距离,他很不甘心,他觉得自己应该可以考得更好,于是跟父母提出要复读。
父母见他如此执意,就帮他重新找了离家近的一所学校,在新的学校里,他抛开杂念,继续苦读。可是第二的**,他依然失利了,分数不仅没有提升,反而降了几分。
看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分数,父母劝他说算了吧,读个大专也可以,可是他依然不甘心,他总觉得他可以考本科。因为在**前的模拟考中,他的成绩是年级的前十名,这样的分数对他是一种讽刺。
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没有奏效,他甚至以绝食来要挟,无奈父母只能再给他找一所学校复读,这一年,他加倍努力。平时考试的成绩在年级都名列前茅,可是第三年的**,他依然考了400多分,这次比前两次好一些,分数提高了20分。
可是仍然够不上本科线,已经23岁的他看着同龄人有的已经结婚生子了,而他还在读书,这次他听从了父母的劝说,去一所大专院校读书。即使是这样,他依然是那个小山村里唯一的一位大学生,村民们还向姑姑表示祝贺。
大学三年,我很少听说二表哥的事。不过我知道大表哥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他在家里做毛线生意,生意越做越大,到了结婚的年纪,娶了一位如花似玉,温良贤惠的妻子。
结婚的第二年又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那时二表哥刚去上大学,大表哥心地善良,跟父母说,弟弟读书不容易,弟弟的学费由他负责,表嫂也十分支持。
就这样,二表哥在外上大学三年,大表哥在家里做着他的毛线生意,有了表嫂的帮忙,大表哥的生意越做越大,一年下来赚了不少钱,在二表哥上大学的第二年,大表哥开始在家里分的宅基地上建楼房。
2000年的时候,大表哥的房子建成了,是一栋三层楼高的小**,那栋楼房在村里十分显眼,因为周围都是一些平房,只有大表哥的房子是小洋楼。
那一年过年,大三的二表哥放假回来,看到家里暂新的楼房,不知怎的情绪有所触动,那个过年他变得沉默寡言,家里人也没有觉查出什么异常,大家都沉浸在住新房过新年的喜悦中。
过年后,二表哥回学校实习,在那段时间,听爸爸说他与同学在外面合做生意,几个人合资进了一批西瓜,在校门外摆起了摊档卖西瓜。
那年暑假,二表哥大学毕业了。我们以为他的西瓜生意一定做得风生水起,可是到了八月份,二表哥却灰溜溜回家了。回家后的表哥情绪有些偏激,脾气变得暴躁。
家里人问他怎么啦?他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大声嚷嚷:全赔了,全赔了。原来几位大学生不懂得经营,很快赔得血本无归,最后还是姑姑帮忙还了一笔帐。
姑姑和姑丈心态好,见二表哥这个状态也没有强求他,就跟他说:无所谓,能出去找个工作最好,如果不行,在家帮忙也好,反正家里的毛线生意好,正缺人手。
起先二表哥不甘心,还到珠三角去找了几次工作,可每次把简历投出去都石沉大海,难得有一个公司打电话让他去面试,可是见了一面就没有下文。在珠三角混了两个月,实在混不下去,他只能打道回府。
这次回家来,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动不动就朝家里人发脾气,已经26岁的他,见到周围的同学孩子都快上幼儿园了,而他仍是一事无成,再看到只有小学毕业的哥哥,居然把生意做的这样好,想自己读了十多年的书,他不禁悲从中来。
回家一个多月后,他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古怪,有时三更半夜起床,姑姑见到他独自坐在客厅里喃喃自语,有时甚至在客厅里坐起的广播体操,表嫂半夜起来上卫生间被吓了一跳。
这样的行为出现的次数多了,家里人忧心忡忡,赶紧把他带到医院里看医生。医生检查之后,悄悄对姑姑说:“这孩子精 神 出了问题,是不是受到什么触动?”姑姑思来想去,也没有人去打击他,最大的可能是他给自己的压力。
没办法,姑姑只能让表哥住院治疗,这一住就是两三个月,医生说可以出院,可是回家没几个月,又旧病复发了。
如今他二表哥已经辗转好几个医院,有时一年要脑科医院住上半年,这样的他自然没有姑娘愿意跟着,姑姑曾经也想过给他介绍个女孩,或许能够医好他的病,可是介绍了几次,没有一个女孩能看得上他,最后就不了了之。
如今姑姑年岁已高,姑丈的脾气也越来越不好,而二表哥就成了他们俩的心头病,好在大表哥与表嫂心地诚善,二表哥的住院费都是由他俩承担的。
像二表哥这样的光棍大学生,在我们村里数量不多,但是放眼整个中国,相信这一类大学生数量不少,而背后的原因让人心酸。
先来说说我和表哥的情况。二表哥 精 神 会出现异常,第一、是跟他的性格有关系,他从小个性内向,有什么话都不会跟父母倾诉,这使他的内心积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久而久之,负面情绪爆发,就会形成反噬力,最后伤害了自己。
第二,他一味读书,缺乏**能力。有的时候父母以为他爱学习是好事,却忘记培养他的**能力,等到上了高中,过上住校生活,他不会洗衣服,不会整理内务,在同龄人中,自然被人笑话,在高中这个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同学的一句玩笑话都可能造成莫大的伤害,高中时期的生活,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三,二表哥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爱读书是好事,但死读书就是坏事。一个正常的孩子,不仅要读书,还要学会交朋友,学会与别人相处。然而二表哥小的时候姑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觉得他爱读书就行,要不要与小朋友一起玩不重要。
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一个人的成功,最终靠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是一种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一个人学历可以不高,但如果有很高的情感沟通能力,一样可以取得成功。
说到底二表哥的问题是他自身与家庭所造成的,当然也跟周围的环境有关,大家都认为读书就一定要有出路,所有人都认为孩子必须上大学,然而,上大学未必适合每一个孩子。
我们再来看其他地区的农村光棍大学生。有人对农村光棍进行调查,发现农村的光棍数量庞大,平均每个村有30个光棍。
这跟中国新生儿性别比例异常有关,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出生100个女婴,就会同时出生113个男婴,近30年来,男性比女性多了3600万。
这是造成农村光棍的主要原因。在农村光棍中,有80%的人是身体健康的男性,他们会**成为光棍,是因为学历太低,打零工挣的钱建不起房子,没有女孩愿意嫁给他。
如此庞大的光棍队伍中,总有一些人是大学生。这些光棍大学生,要么身体上有问题,要么性格上有问题,要么家庭实在太贫困,在城市里找不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首先,这些高学历的大学生会光棍是因为他们学历很高,但脑子却不灵活,换一句话说是高智商低情商的人,追女孩不懂得说好听的话,甚至个性木讷不会讨女孩喜欢,这样自然没有女性朋友喜欢了。
其次,光棍大学生有一份自以为是。这些大学生自以为高学历,在人群中处处显出高人一等,看不起低学历的人,但实际上高学历却不能给他带来高收入,而深在骨子里的这份自以为是,又让人反感,这怎么会有女孩喜欢呢?
再次,个性出问题。这些高学历的大学生,有些是家里的独生子,家庭条件优越,但由于家里有钱,从小父母娇生惯养,把他培养成一个巨婴。
如今的女孩子在挑选对象,不仅仅看对方的学历和收入,还要看对方的个性,如果是个妈宝男或者巨婴,谁愿意嫁给他,一辈子当个保姆。
最后,现在上大学的门槛太低,大学生数量庞大。有些学生**只考了300多分,只要愿意就有一所大学可以上,这造成了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与七八十年代相比,大学生的质量不可同日而语。
同样都是大学生,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真正的高智商,高情商,高学历的人,而现在的大学生满大街都是,有多少人有真正的才华?想必有不少是去混个大学的**罢了。
他们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却拥有一份虚荣,到了毕业之后进入社会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既不愿与农民工一起打工,也不愿去干那些又苦又累的活。
去大公司应聘学历和能力又不足,经常被大公司拒之门外,小企业他们又看不起,毕业之后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会有姑娘愿意嫁给他?
农村大学生数量多,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更有个人的原因,说到底是教育出问题,放低大学入学门槛不是一件好事。
如今高学历不等于能赚到更多的钱,高学历也不等于有好前途,读大学只是积累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当然也是为了让自己全面发展,在上学期间就要全方位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摆正心态,走出校门,谁都是从零开始,没有什么可以自以为是的。希望所有人的人生都很精彩!
那个说着土猪拱白菜言论的少年学霸,为何要被全网怼?
我以前一个同事,82年的,今年39岁,是大家眼中的“大龄剩男”,别人介绍的女生也不少,他却一个都看不上,眼看年龄越来越大了,家里人很着急,恨不得让他赶紧结婚生子,前段时间,我给他介绍了一个初中毕业的女孩,他却看不上,说初中毕业的和他说不到一块去。
我这个同事是省内二本大学毕业的,其实长得还算五官端正,看着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就是有点矮,身高只有1米66,这个身高在找对象上有点吃亏,很多女生听后都觉得接受不了,这可能也是他一直找不到对象的原因之一。
我回到县城单位工作的时候,不到24岁,刚出社会不到一年,所以人还是青涩的,有问题也不敢问人,我这个同事可能看出了我的胆怯,作为老员工的他,经常对我很照顾,我有不懂的地方问到他,他都会很热心地给我解答,不仅如此,因为我家在本地的,所以我周末都会回家住,他了解后,在安排值班的时候(他是安排值班的负责人),就会尽量把我的值班安排在周二至周四,让我不需要担心值班问题。
其实他不仅是对我好,对很多新来的同事,都很热心帮忙,他的行为让我们这些刚到单位,还人生地不熟的新人来说,犹如雪中送炭,那时大家都非常感谢他,说请他吃饭,不过他都拒绝了,说帮助新同事是应该的,他无私奉献的精神,给大家的印象就更好了。
我到单位两个月左右,对工作开始慢慢上手了,跟我们部门的同事也混熟了,这时我有问题也不怎么问男同事了,毕竟他不是我们部门的,又是男同事,走太近也会引人非议。
但我不**同事,他却会时不时联系我,有时候约我去爬山,有时候是吃饭,但由于他是单独约我的,我觉得不方便,所以基本上都拒绝了他。唯一的一次跟他出去,是我们一起去西安出差,他约我以及跟我住同个房间的已婚女同事一起去大雁塔玩,我觉得人多热闹一点,就和他一起去了。
回来之后,和我同住的已婚女同事就用开玩笑的语气和我说:“小姑娘,你走桃花运了哦,张伟(男同事的名字)肯定对你有意思。”
我听了她的话,还觉得莫名其妙,立即否认:“没有吧,我看见他对每个人都很热心啊,也不单单是对我。”
已婚女同事用神神秘秘的口吻告诉我:“你没看出来吗,他热心的对象都是女同事?”
听她一讲,我仔细回想了一下男同事的各种行为,发现真的是,他对年轻未婚的女同事还挺好的。
于是我连忙问女同事,这是怎么一回事?随后,知情的女同事说出了一些有关男同事的内情。
她说:“你别看张伟今年都33岁了,还找不到对象,其实他不是没人喜欢,而是他找对象一直都有自己的标准,降低一点都不肯。”
我被她的话勾起了好奇心,就问她,是什么标准?
她说:“年轻的,漂亮的,身材好的。不仅如此,还得有份正式工作的,你没发现吗,他对年轻漂亮的女孩子都特别上心,呐,像你这样的就符合他的标准了。”说完之后,同事还夸张地大笑起来。
我被女同事调侃,觉得怪不好意思的,但心里开始吐槽,这个标准的女孩子也不是没有,但符合这个标准的女孩子,人家又未必能看得上你呀。
不过我没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只是用很委婉的语气和女同事说:“按照他这个标准,怕是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吧。”
女同事点点头,说:“是啊,这就是他一直单身的原因,张伟比我晚两年进单位的,但我孩子都准备上初中了,他却还是单身的,就是因为他找对象太挑剔了,降低一点要求也不太肯。”
我又问她,张伟的家庭条件是不是很好,所以才能这样有恃无恐地提高要求找对象?
女同事说:“唉,好啥好呀,张伟就是我隔壁村的,听说他家里还有两个妹妹,父母都是农民,也没有正式的工作,家庭条件很一般。
我就觉得更奇怪了,如果是这样的条件,那他更不应该挑剔才对啊,按理会把标准放低,找个能跟他一起过日子的人就好了,两人共同经营好小日子,生活也不会太差。
女同事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张伟说,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他不想太将就。其实张伟年轻的时候比现在更帅,看着斯斯文文,白白净净地,那时候喜欢他的女生也不少,大家都爱他这种干干净净的男孩子,当时还发生了一件很轰动的事情,就是张伟的一个大学女同学,是外市的,为了张伟,特意跑来我们单位工作,但是张伟硬是看不上对方,理由是对对方没感觉,其实大家都懂,他就是看不上对方外貌不够出众。
女生在我们单位工作了两年,对张伟也好了两年,但还是换不来张伟的心动,她后来也心灰意冷了,于是就辞职了,女生回家没多久,就跟她公司的一个同事结婚了。
女同事走了之后,张伟又挑挑拣拣了两年,中间也谈过短暂的恋爱,但因为女方嫌弃他家条件不太好,在县城没有房子,最后两人没有走到最后,还是分手了,这时张伟也有27岁了,当时喜欢他的那些女孩大多都结婚了,张伟能选择的对象也越来越少。
可即使是这样,张伟也不着急,总觉得男人不到三十岁也不急,反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当时他一个人生活,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那种,所以有多少工资就花多少,月月光,也没想过存钱。
后来他又遇见了一个比他小几岁的女孩,女孩不在乎他是否有房有车,就是看上他人好,老实,两人谈了两年恋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女方家里也不嫌弃张伟家里条件不好,但要求他必须在市里买一套房子,才能允许两人结婚,当时在市里买房子的**大概15万左右,但张伟工资只有3000左右,也没有积蓄,家里也没能力给他支持,最后因为买不了房子,女孩子家里不同意,两人也分手了。
分手的时候,张伟都30岁了,这时他也更加难找到符合他标准的对象了,所以就一直单身到现在。
女同事接着说,听张伟有时候抱怨,他家里的人对他找不到对象这件事其实是急得不得了的,因为张伟到底是村里为数不少能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一开始他父母也很为他骄傲,觉得他能考上大学,是全家人的希望,谁知张伟30多岁了也娶不上媳妇,比村里那些十几岁出去打工的还不如,人家虽然没读多少书,好歹也娶了媳妇生了娃,算是完成了人生大事,而张伟倒好,三十多岁了还没成家,父母面子也挂不住呀。
这些年,他父母也陆陆续续托人给他介绍对象,但学历都不高,都是初中或者中专毕业的,张伟连去看都不去,说是学历相差太大,说不到一块去。
他这样子,他父母没办法,只得给他下命令,要他在33岁前必须结婚,这不,可能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张伟开始积极在新人中寻找结婚对象,希望能找到合适的,每年单位新来的女同事,张伟都很热心给她们提供帮助,就是希望能留个好印象。
听女同事说完男同事张伟的情况后,我也不敢跟他走得太近了,怕他误会,以为我对他也有意思。
后来张伟也陆陆续续约过我几次吃饭,在线上表达对我的欣赏,但我都没去,毕竟他真的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张伟看我这样,也懂得了我的意思,后面也很少约我了,开始约别的新来的女同事了,不过到最后都没成功发展成男女朋友。
两年之后,我辞职离开了单位,当时的张伟还是没有对象。我走之后,张伟还会时不时在线上找我,问我有没有合适对象给他介绍,因为他父母逼得实在是太急了。
我当时已经在其他的地方工作了,身边即使有单身的女孩,因为距离远,介绍给他也不合适,加上我身边的朋友都是跟我年龄差不多的,和张伟年龄相差了差不多10岁,隔得太远,她们也不可能喜欢上张伟。
所以我只能跟他说,我尽量帮他留意,但不一定有合适的对象。
有一次,我听我姐说,她们单位有一个33岁的女同事,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史,条件也还可以,也是在我们县城工作,我觉得很合适,就想介绍给张伟。谁知张伟听后,面露难色,说结了婚的他不想考虑,最好还是年轻一点的。
那次之后,我又给他介绍了一个未婚的,是我的亲戚,只有初中学历,这次张伟又觉得对方没文化,两人说不到一块儿去。
后来,我离开了单位好几年了,这几年里,我已经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但张伟还是孑然一身,他今年已经39岁了,也买了车和房,按理不难找工作才是,可就是找不到心仪的对象。
我有一次问他,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对象,张伟说:“年纪不能太大的,最好是30岁以下的,长相不能太差,学历大专以上,工作至少得有份正式的工作。”
听完他的要求后,我突然明白他找不到对象的原因了,我们县城原本就不大,符合这样的要求的女生其实很多,但她们未必愿意选择张伟呀!
现在,眼看张伟就要40岁了,不知道张伟愿不愿意降低要求,找个差不多的过日子了。
所以,我觉得现在农村大学生出现不少光棍,原因如下:1.个人条件不算突出,低不成高不就。
像同事张伟这样,其实也有很多次机会能找到合适的对象,可惜他觉得太差的看不上,他能看上的又嫌弃他条件不好,这样挑挑拣拣,就成了光棍了,
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看清自身情况,不要要求太高,不然很难遇见合适的。
2.没有做好规划,错过了时机,很难找到合适的。
像我男同事张伟,因为长得白白净净,一开始还是挺多女孩子喜欢的,但他自认为年轻有资本,慢慢挑,总以为男生找对象不急,谁知道过了时机,男生跟女生一样,能找到的合适对象也越来越难。
3.没有认清现实情况,降低标准。
我同事即使到了三十多岁,还是一样想找年轻未婚、工作稳定的女孩,对于二婚和年龄稍微大点的女孩从来不考虑,其实,离了婚的和大龄的未见得很差,有的女孩是主动剩下来的,未必是因为条件差剩下来。说句不好听的,我同事自身条件也不算优越,像他这年龄段的,同龄的都未必看得上,更别说未婚的了。
之前我给他介绍的我姐的同事,人家虽然**了,但没有孩子,有房有车,工作也稳定,条件算不错的,让他见面了解一下,男同事听后,直接拒绝,说不考虑已婚的。
后来介绍未婚的,又嫌弃对方学历和他不搭。结婚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我看他态度坚定,即使有心撮合,也不敢来,怕他未来过得不好会埋怨我。
男同事不想将就是没错,可他也不想想,他自身条件也不是特别好,他挑女生,人家也会挑他,如果想找个更好的对象,还需自己足够优秀啊,有句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正是这个道理,自身不够优秀,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的。
其实不光是我这个男同事没有认清现实,降低标准,我发现很多农村剩下的大学生都有这样的问题,他们之中很多人成了光棍,其实不是因为真的没女生喜欢,而是因为择偶标准高,不符合自己标准就不考虑。就像我表哥,他大专毕业,在镇上做老师,个人外在条件一般,今年32岁了,也找不到对象,就是因为他一心想找漂亮年轻的,而农村漂亮年轻的女孩原本就不多,拖来拖去,到现在都没有结婚,可把我舅舅舅妈给愁死了。
我觉得,两个人谈恋爱结婚,不应该被条条框框束缚,条件差不多,人品也没问题的,可以试着接触交往,用心去发现对方的优点,而不是一开始就以外貌、工作等外在条件为标准,达不到就不考虑,如果是这样,真的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的。
农村出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光棍,说明这也是很多家庭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建议那些到了适婚年龄的男大学生,多考虑一下个人的终生大事,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不要不把它当回事,不然错过了合适的时间,后悔也没用了。
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吗,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扫一扫手机访问
